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信息管理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13-01-06 浏览次数: 894

上外委[2006]26                                                                                                                                                                  签发人:吴友富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信息管理的实施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4]17号)和《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沪科教党办[200530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近年来,我校校园网络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校园网在新闻宣传、交流信息、电子校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形势:一方面,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重心的转移,校园网将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电子教务、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对外宣传、校园文化等等,建设一个高效的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近期目标。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发布和传输的迅捷性、隐匿性和交互性,也给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的渗透、有害信息的传播以及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便利,给学校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硬件与软件建设,稳步打造数字化校园

3、总体目标: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重要支撑保障体系之一纳入学校“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硬件建设,跟踪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引进、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校园工程建设,逐步实施和完善网上互动交流、信息传递、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学生服务网络化等。

4、推动校园网络进宿舍。在虹口和松江两校区学生公寓铺设开通教育网端口,实现学生公寓内免费使用学校校园网内各种资源(访问学校校园网主页、选课、图书馆、FTP等)。由网络中心牵头负责,党办、党委宣传部、校办、后勤实业发展中心等共同参与。

5、拓宽校园网主干出口连接。扩大或更新两校区校园网服务器,提高网站的速度和流量,加快从校园网访问外网的速度。由网络中心负责。

6、完善网络教室建设。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情况,完善松江和虹口两校区的网络教室建设。由网络中心牵头负责,教务处、教育技术部等共同参与。

7、实现校园网校园全覆盖。通过无线网络、增设端口等多种方式消除两校区内教学楼、行政楼、科研楼、会议中心、报告厅、图书馆和大礼堂、及其它师生活动场等所有校园主要建筑的网络覆盖盲点。由网络中心牵头负责,基建处、后勤实业中心等共同参与。

8、加强校园网的维护与建设更新。做好校园网主页的维护与建设更新;建设多语言版本校园主页;完善各子网的建设,完成校园网各子网实时新闻登陆更新程序,全面实施校园网各子网实时新闻登陆;健全表格下载等服务功能;建立数字认证系统,区别内网与外网。由党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党办、校办、网络中心、各院系等共同参与。

9、推动数字化校园与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完善教务系统;推进政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普及;建立师生通用帐号,实现师生在所有网络覆盖区域(含松江、虹口两个校区的教学区和学生公寓内)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外网;建立各部门统一格式学校E-mail电子工作信箱;为全体在校师生建立免费的、安全性能比较高、具有一定容量、使用便利的学校E-mail电子信箱。健全上机上网一卡通工程,实施和完善统一认证、统一计费、分时计费管理。由校办、教务处、网络中心等共同负责。

三、积极推进主题网页和网上论坛建设,促进校园网络繁荣

10、总体目标: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页和网上论坛,重点建设几个在师生中有吸引力、有影响的网页,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不求大而全、但求少而精的“红旗网站”,满足师生不同的需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上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11、重点建设和维护“上外校园网”主页、“上外新闻网”,建设学校信息网上发布主流渠道。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网络中心、各院系、各部门共同参与。

12、建设多语种版本校园网主页和上外新闻网,体现特色,加强对海外的宣传。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对外合作交流处、网络中心、各院系共同参与。

13、重点建设和维护教务系统,提高网上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选课、成绩查询等网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教务处、网络中心共同负责。

14、重点扶植“魅力上外”(团学在线网),展示校园文化。由团委、网络中心共同负责。

15、重点建设“学子在线”(学生工作网),做好就业指导信息、心理辅导信息、勤工助学信息、奖学补贷免等信息的发布,为学生提供高效服务。由学生工作部()、网络中心共同负责。

16、重点建设“西索寓言”论坛(SISU   BBS),整合现存的三个论坛(BBS)资源西索寓言(bbs.shisu.edu.cn)、魅力上外、研究生论坛(graduate.shisu.edu.cn/forum),重组西索寓言,为师生创造网上表达建议和意见的平台,打造全新的供上外师生互动交流的网上论坛。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网络中心、研究生部、团委共同参与。

17、重点建设和扶植“乐在思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知识难点、多媒体课件、思考题库、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上网,实现“网下网上对接”,增强“两课教师”与学生在课外、在网上的互动交流。由党委宣传部、社科部、网络中心共同负责。

18、开发或引进E-class系统,建立网上班级。由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共同负责。

四、不断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监控

19、总体目标: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健全网站管理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规范网络运作,提高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建立网络建设与管理常设队伍,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渠道和空间。

20、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做好校园网站的审查、报批和备案等管理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修订和完善已有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发布制度;促进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落实BBS论坛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实名注册登记制度。由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共同负责。

21、建立和完善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队伍。建立一支网络技术管理队伍,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转和管理;建立一支包括有关专家和优秀青年教师、学生辅导员等在内的网上评论员队伍;建立一支有较高政治素养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建立一支熟练运用网络、积极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定期对管理队伍进行网络建设管理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业务培训。由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学生工作部()、社科部、团委共同负责。

22、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及时开展网上舆情分析,密切关注校园网上动态。坚持疏堵结合,堵是基础,疏是重点。加强对上网师生的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师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由党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社科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网络中心等共同参与。

23、构建校园网有害信息技术防控体系。加强网络软硬件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维护信息安全与系统稳定;建立和完善信息过滤系统,封堵各种有害信息;建立和完善信息实时检测和跟踪系统,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积极构建网络信息路由路径控制系统,通过加强(代理)服务器管理和增加搜索引擎等方法,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源控制、追溯和查究机制(特别要注重对某些具有群发功能的特殊用户的技术监管)。做好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由党办、校办、网络中心共同负责。

24、整顿校园网络环境。定期开展对学校所属网络教室、计算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设施的清理整顿,严禁利用此类设施进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性活动,严禁将学校的房产和设备出租用作互联网上网经营场所。加强校园内卫星网传送教育电视节目和远程教育信息与信号的监控和管理。对影响较大、存在问题较多的网站,要集中力量研究和解决问题,对管理混乱、事故多发、造成不良影响的网站,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由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共同负责。

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建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25、成立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网络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网络中心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工作部、社科部、网络中心、保卫处、团委等单位正职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指导、检查、考核、督促工作,解决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人、财、物等重大问题和困难。

26、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机制。建立网络建设与管理常设机构——校园网管理工作室。每年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基金中划拨不低于50万专项经费用于网络管理和建设(包括网页制作建设和网络维护管理)。校园网管理工作室由校办、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管理工作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起草和检查落实学校关于网络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及常规性工作,制订阶段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计划,指导各单位开展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相关政策性规定的解释,确保把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明确各院系、各部门的网络建设与管理责任,把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到基层单位目标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体系之中。建立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网络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每两个月召开会议,分析我校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研究下阶段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网络管理专项基金主要用于网络队伍建设,含培训、调研、网上舆情分析、网上舆论引导等。

 

 

中共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

                                200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