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期间,为了追寻先烈的足迹,将革命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11月9日下午,农工民主党上外支部组织校农工党员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即“一干会议”会址纪念馆。
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起,大会在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纲,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纪念馆里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展示,使农工党员又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再次被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深深感动。
接下来,农工党员们徒步来到淡水路332弄1号(原法租界萨波赛路290号)的农工党“一干”会址纪念馆。这是一座法租界内的三层西式洋房,当时是著名音乐家黎锦晖的寓所。黎锦晖非常同情当时外界所称的“第三党”,经常给予帮助。于是这座漂亮的西式建筑就成为了农工党的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场所,并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的诞生地。1930年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有十个省区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使中国农工民主党成为国内成立最早的民主党派。从此,农工党走过了一条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形成了爱国革命的优良传统,成长为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在“一干会议”会址,农工党市委单勇毅老师生动形象地向大家介绍了农工党建党初期在上海的奋斗历程和邓演达烈士的事迹。党员们认真观看了反映农工党前进足迹的照片和刻字石上的文字,久久伫立在邓演达烈士的半身铜像前,缅怀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工党员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学习领会中共“十八大” 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贡献力量。(农工党上外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