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训学习宣传的成果:培育特色大学精神
发布时间: 2013-01-05 浏览次数: 448

新校训“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是上外大学精神的凝练。新一届校党委成立的两年来,围绕培育上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可以简称为“四三二一” (以加强学风、政风、作风和会风建设为政治保障,以着力打造外语类专业、复合型专业和国际化办学三项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全力推进“学科光校”和“人才强校”战略为支撑,以知识创新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新发展战略;明确了上外新的办学定位是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国际化研究教学型外国语大学;经过两年多的慎重酝酿,今年1年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确立了上外的新校训为“格高志远学贯中外”。新战略、新定位、新校训都是上外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新战略落脚于培育上外精神的操作层面,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新定位着眼于培育上外精神的目标指引,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那么新校训则立足于培育上外精神的理念升华,是上外办学理念的抽象凝练。就人才培养来说,“格高志远学贯中外”即是指我们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办学定位而言,“格高志远学贯中外”指的是我们要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国际化研究教学型外国语大学,三者之间是内在统一、互为因果的。

从与共和国几乎同时成立的上海俄文学校到1952年更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从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我校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到1963年国务院批准我校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直属高教部领导),从英文校名由开始的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至1985年由教育部批准更改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再到1994年2月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从1996年上外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到2006年提出建设高水平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外国语大学的新办学定位;从培养涉外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外语人才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上外人58年奋斗历程中凝练出来的精神,体现了与国家同发展,与社会共进步的趋势,体现了感知时代脉搏、发挥自身特色的特点,体现了保持传统底蕴、富于创新发展的结合。从面向校内外发出征集新校训的公告,到组织师生对征集的新训进行投票征询意见,再到校务委员会进行讨论,又专门请教了熟悉学校发展历史的知名教授,最后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投票确定,前后历经整整两年多时间。校训确定的程序和过程充分体现了共建和共享的原则。培育上外精神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同时,全体师生员工也共享上外精神,受其熏陶,以之为荣。

新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作为上外大学精神的凝练,与校歌、校名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校歌中有词“中外沟通”、“东西交融”,校名英文为有“international studies”。如果说,松江校区的万国建筑风格是上外展示给社会的物质“名片”,“格高志远学贯中外”就是上外人展示给社会的“精神名片”。一所高校的影响和声誉是同社会的认可度分不开的,认可度表现为社会对这所高校和它的师生所表现出来的整体面貌的评价。每一个上外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坚守“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办学理念,为培育上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奋斗!